close

  B11版
    這樣一個“天上掉餡餅”的事情在網絡上立即引發了議論,比如在新浪微博上,輸入“三亞補貼”進行搜索後,相關的微博數量超過了5萬條,而大部分的評論也自然都是傾向於為三亞市這樣的行為點贊,並且疾呼全國各地的政府。
    比如加V認證的“老徐時評”就表示:“錢雖然不多,但是一種態度。”
    網友“造翅膀”:“金額看起來大,分給個人就那麼點點。”
    “我是單小獃”:“這樣發錢會不會加重通脹呢?”
    昨日,一則來自三亞的新聞獲得了不小的關註,三亞市財政局啟動了物價補貼聯動機制,為三亞全市符合條件的62萬城鄉居民發放2014年上半年的物價補貼,每人一次性補貼360元,總共發放的補貼資金超過人民幣2億元。
    那麼三亞市為何突然為居民發放補貼,其他城市,比如長春又是否會跟進呢?
  三亞已經發放四年類似補貼
    三亞市發放物價補貼是從昨天開始才引起社會關註的,但是記者瞭解到,實際上三亞市為符合條件的居民發放補貼已經有四年的時間了,如今已經形成了慣例。
    2010年正是全國物價高漲的時期,當年CPI上漲了3.3%,超過了年初3%的控制目標,而“蒜你狠”、“薑你軍”等反常的物價上漲現象也大都發生在這一年。
    三亞市在這一年的物價漲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還要略高一些,達到了3.4%,尤其是在2010年10月以後,三亞市在近一年的時間內每個月物價漲幅都保持在4%以上。
   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三亞市於2010年下半年開始發放居民物價補貼。
    按照三亞市官方的說法,“為了保障居民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”,“決定啟動物價補貼聯動機制”,發放對象包括了城鎮居民和農村低保對象。
    在2010年下半年第一次發放時,每人的補貼標準為180元/半年。
    2011年上半年時補貼標準提高至每人210元/半年,2011年下半又提高至300元/半年。
    在2012年補貼標準維持在300元/半年,也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發放了一次。
    2013年補貼標準提高至360元/半年,也是發放兩次。
    2014年上半年這一發放補貼的慣例繼續維持,標準仍然是360元/半年。
    可以看到,三亞市從第一次發放補貼到目前為止,補貼標準已經上漲了一倍,從180元/半年漲到了360元/半年。
    根據統計,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,三亞市總共發放的補貼金額已經達到了約13億元人民幣,而符合條件可以接受補貼的人數目前已經超過60萬。按照三亞市財政局有關人士的介紹,物價補貼已經成為常態化工作機制,補貼資金會進入每年財政的預算安排內。
  ■記者連線
  本地暫無類似安排
    其實看完三亞市發放財政補貼這個新聞後,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這樣的好事兒什麼時候能夠落到我的頭上。記者昨日也就此咨詢了長春市負責相關工作的政府部門,不過得到的答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類似的安排,而以後的情況則不能確定。
    一個地區是否能夠有錢給當地居民發放類似的補貼,一個關鍵的因素顯然就是當地政府的財政是否充足。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,這一年三亞市地方財政收入為67.5億元,而三亞市常住人口約68萬,比符合條件接受補貼的人數略多,平均算一下,財政收入可以給每個常住居民花費約1萬元。
    另外,也有觀點認為,並非切實發錢了就一定好,比如說地方政府採取政策平抑物價,或想辦法提高居民收入,可以緩解居民生活壓力,同樣會受百姓歡迎。
  ■專家觀點
  是否效仿 專家表態謹慎
    三亞補貼引發了社會上的熱議,但是放眼全國,還是有很多城市的財政情況不亞於三亞的,那麼這些城市是否應該效仿呢?
    吉林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李曉群向記者表示,從三亞市的情況看,發放物價補貼是有當時一定的背景的,也就是2010年時物價上漲比較嚴重,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。目前這種做法已經持續了四年時間,相信三亞市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。
    至於其他城市會不會效仿三亞市的做法,李曉群持謹慎態度,認為這其中會涉及到很多因素,也不一定僅僅是錢的問題。各地可能面臨的情況都不太一樣,所以是不是也發放財政補貼,各地還是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,發補貼還是不發補貼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。
  本報記者 袁孜學
  (原標題:三亞為居民發360元物價補貼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d91zdiwkd 的頭像
    zd91zdiwkd

    條件式入學

    zd91zdiw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